“啤标”,即啤酒商标。由于其精致华丽的外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情景图画,坚厚基础的文化内涵和不可动摇的多重价值,在其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日趋突显出来,引起全国乃至世界有识之士的极大兴趣从而收藏。
牛双跃 肖鸿
啤酒商标在19世纪40年代还鲜为人知。在英国,瓶装啤酒直到1834年玻璃税被废除以后才大量出现。在那以前,顾客买啤酒是自带瓶子的,瓶上印有自己的记号,通常是盾形纹章或名字连同日期一起印在瓶颈下。1834年以后,啤酒瓶仍是手工作记。随着贸易的不断增长,标记方法变得更为快捷——— 一种金属薄片瓶盖很快得到了应用,啤酒商的名字和原料的成分就印在这种盖子上。由于改变了封瓶方法,一种新型“顶标”,即贴在瓶盖上的商标诞生了。1872年英国了亨利·巴雷特发明了螺旋盖,并开始取代软木塞。1892年,威廉·佩恩特又发明了“皇冠盖”。这种金属盖边上起皱而与瓶唇吻合,不用开瓶器很难随意开动。当螺旋盖和皇冠盖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贴在瓶盖上的顶标也随之兴盛。1901年英国通过了《烈性酒(禁售于儿童)法案》,使得所有易开启的酒瓶上都有必要贴上这么一个顶标,有些顶标甚至印上了有关该法案的内容。到如今,由于品脱瓶和夸脱瓶上大量使用皇冠盖的缘故,顶标在英国已基本上成为历史。
至今啤酒商标的首要作用仍是广告。为宣传产品,吸引吧台前要买啤酒的顾客,一个好的商标在设计上应是简明而醒目的。特制啤酒多有使用特制商标的倾向,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在使用金属箔片冲制的商标。英国标在过去确实趋于保守,与其他国家的商标相比,英国标的图案性不强,但却普遍标上了酿造厂的名字、注册商标、基本图样和产品牌子,使啤标的历史有案可籍。
然而,许多啤酒厂喜爱长期使用其爷爷辈用的原标,大概是想让顾客们不至于难以辨认产品新包装的缘故;另一些厂家可能是因其与啤酒上联系的传统而不愿改变。用于拉斯的克淡啤的披斗蓬牛头是英国最为著名的几个商标图案之一,1907至1965年之间,它几乎未作改变。披斗蓬牛头图案受欢迎的部分原因是它适合于被最早的商标形状——— 圆形标所采用。柏登农特兰的巴斯公司在1843年印制过一种圆形小商标,象封蜡一样贴在瓶封口的位置。但从此后,啤标开始变大,也更艳丽了,尤其是用于出口产品的商标。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吉尼斯黑啤还使用着与那种巴斯标相类似的圆形黑白小商标。
紧接着圆形之后的是椭圆形标。椭圆形标通常在其中央刻画出一个“O”形,并有印着商标名称的长条带平穿或斜穿而过,酿造厂的名字和地址分别印在长条带的上方和下方。这种标在北美更为普遍。不过在其它国家,椭圆形到矩形的转换是逐渐的,并且即便是换过来了,也常常还把椭圆基本形印在黑底色的矩形标上。
啤标的形状大致有圆形、椭圆形、梨形、矩形、正方形、盾形、桶形、三角形、菱形、八角形、六角形、平行四边形、马鞍形、月牙形和面包形。这些基本形又派生出更多的其它变化来。
啤标收藏在世界收藏史上虽才有六十年的历史,但堪称后起之秀。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前苏联、挪威、捷克等国家不但都拥有自己的收藏组织,而且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啤标专场拍卖也时常举牌落槌。世界上啤标大王当推挪威的索尔伯格,他拥有31.7万余张啤标,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品种。澳大利亚的啤标爱好者杰姆常年与20多个国家的啤标收藏者保持联系,已收藏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啤标,并涉足中国啤标的收藏,现收藏有数千枚我国啤标。
在我国,虽然啤酒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已有近百年的光景,但啤标作为一大收藏品,还远未引起众多藏家的青睐和重视。虽然中国啤酒的年产量早已超过两千多万吨,世界排名第二,啤标品牌也有万种之多,但可供藏家收藏、归类和研究的桥梁和渠道远未架起和沟通。虽然已有一部分有识之士在摇旗呐喊、集会办刊,竭尽全力推动中国的啤标收藏与国际啤标进行交流,但还是旁观者多,而投入者少。从1984年湖北沙市啤酒厂徐江的《中外啤标》,常州张满的《酒标世界》两种民刊的问世,到1990年后,上海丁海林《酒标收藏》、宁波张之光《甬城啤乐》、上海姜才宝《浦东啤苑》、浙江温州彭炳忠《啤标收藏报》、杭州杨永平《啤标欣赏》(后改为《之江啤园》),这些民刊的出现都对啤标收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而国内一批杰出的啤标收藏爱好者如张满、高松、程斌、岳健、邵鸿江等先后加入国际啤标收藏组织并多次举办个人啤标展览,也做到了一枝独秀国内开花国外红,但满园春色还是迟迟未到。尽管各有先见之明的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世界啤酒商标集萃》、《世界啤标600图》、《中国啤酒》、《中国酒标图集》、《啤酒百科》、《啤酒趣语》等相关书籍,大大地鼓舞了集标者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宣传力度较差,只流传于集标发烧友较小的范围之内,而不被众人所知。
尽管啤标设计也从过去单一的椭圆形发展到了如今的各种花式,印刷更为精美,用纸更为讲究,色彩也更加鲜艳。有的大型啤酒集团,如青岛、华润、燕京、济南、雪花等,在啤标设计上也已成套化、系列化、精致化,让啤标收藏者看到了极美的发展前景,但勿容讳言,一些啤酒厂家因为对啤标收藏的不理解、不重视、不支持、不帮助,从而使啤标的收藏与发展步履维艰。而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藏家对啤标收藏的轻视、冷漠、观望和等待的现状,更置啤标收藏的热心者于有火无薪,有力无援的窘迫境地。
看来,中国的啤标收藏要上一个台阶,要火一片天地,光凭自身的坚强和努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厂家的支持,媒体的关注,资金的介入和收藏发烧友的不懈奋斗。